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秦枭 北京报道
如果将整个软件产业体系比喻成一棵参天大树,那数据库则处于其中最核心的基础部分,在其之上衍生和支撑着大部分的软件生态,进而支撑起整个数字中国各行各业核心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转。因此,数据库被称为软件产业的根技术。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市场几乎被海外数据库厂商所垄断,数据显示,微软、亚马逊、Oracle三家占据全球数据库市场三分之二以上的份额。数据库更是被列为国家35项 “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此背景下,华为、阿里、腾讯等国内厂商一直在国产数据库领域努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突破新技术。
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发展基础软件根技术、做大做强中国数据库产业,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工作。目前,中国数据库产业迎来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尤其是面向未来的云化、分布式等方向,中国数据库有很大的创新与领先机会。
漫漫长路
作为数字经济的“底层”技术,数据库被誉为基础软件皇冠上的珠,是大部分信息系统的基础。但长期以来国产数据库一直充当后来者或者说是追随者的角色。
1968年,IBM开发出世界上首个大型商用数据库系统IMS;1980年,甲骨文公司研发出Oracle关系数据库2.0版本。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国内就逐渐形成Oracle垄断电信行业,IBM垄断金融行业的格局。
《中国软件根技术发展白皮书》显示,在国内数据库市场主要被Oracle(41%),IBM(11%),Microsoft(7%)等国外厂商垄断。
在国内关于数据库的探讨要比海外晚得多,直到1977年中国计算机学会首次在黄山召开数据库研讨会。1984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出了我国第一款自主知识产权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银河数据库”,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系统。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信息安全和自主可控的要求不断提高,国产数据库市场逐渐崛起。在这个领域里,国内企业不断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产品。如今的数据库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面貌。无论是传统数据库厂商、云数据库厂商,还是新兴数据库厂商,都在不遗余力地打造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如南大通用GBase 8a、万里开源TDSQL、OceanBase等,这些产品在不同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国产数据库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认可。例如,南大通用GBase 8a已经通过了Oracle认证,成为国内首个通过Oracle认证的关系型数据库产品;万里开源TDSQL也已经通过了Microsoft SQL Server认证,成为国内首个通过Microsoft SQL Server认证的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产品。
不过,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国内很多厂商的技术路线选择都是外采国外代码,这就导致自主性较低,发展空间受限,开源代码的根社区位于海外,但随着美国对中国科技产业的限制加大,开源产品的安全性也将受到威胁。能够实现高代码自主率,具备海外制裁下的极限生存能力是最核心的竞争要素。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华为GaussDB在市场上也备受关注,其具备高可用、高安全、高性能、高弹性、高智能以及易部署、易迁移的特性,实现了全面升级。
张平安表示,GaussDB背后隐藏着另外一个含义,就是中国的技术只要愿意扎根,再结合应用场景一定能成为全球另外一个更优的选择,“只不过现在没有人这么干,我们很多技术公司老在国内‘内卷’,我认为不应该,扎根在技术,再加上中国最好的应用场景拿出去在海外能秒杀很多同行。”
除此之外,一些传统IT企业和互联网公司也在积极探索数据库领域的应用。例如,百度公司在其搜索引擎中使用了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数据库Tair;阿里巴巴集团在其电商平台中使用了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OceanBase;腾讯公司则在其社交网络中使用了自主研发的分布式NoSQL数据库Couchbase等。
任重而道远
根据IDC《2022年下半年中国关系型数据库软件市场跟踪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关系型数据库软件市场规模为34.3亿美元,同比增长23.9%。其中,公有云关系型数据库规模20.8亿美元,同比增长34.8%。IDC预测,到2027年中国关系型数据库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102.7亿美元,2022~2027年的5年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4.5%。
虽然近年来国产数据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国际巨头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此外,国产数据库的生态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完善的生态系统。产品成熟度方面也相对较低,缺乏成熟的解决方案。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缺乏高素质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数据库市场总体规模在全球数据库市场占比较低,但数据库厂商的数量显著多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根据墨天轮统计,2022年6月,中国数据库厂商已超过200家。
但这也导致了一些乱象。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在中国甚至在全球能够立住脚的数据库厂商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但在国内出现了部分厂商为了拿项目不惜低价竞标,甚至在标书里出现1元中标的现象,这种劣币驱除良币的无序竞争,使得真正努力在做数据库的厂商毫无利润可言,进而阻碍了其良性发展。
而且这也让客户选型感到非常困惑和迷茫。张平安认为,用户选数据库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选择长期的数据库战略合作伙伴。数据库承载的都是各行各业的核心应用系统,用户对系统可用性要求极高,容不得任何数据丢失、不一致、响应慢等,毫不夸张地说,数据库的可用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系统的可用性。这也导致很多用户对在核心场景选择和信赖中国数据库顾虑较多。
张平安表示,只有整个产业界包括数据库的最终用户,尊重基础研究与根技术创新投入,认可基础软件应有的商业价值,共同推动市场形成合理的有序竞争,才能让厂商聚焦做好基础软件的研发,通过市场应用获取合理的商业利润,反哺研发持续创新,并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数据库产品与服务。
国产数据库正在走向自主研发、加快发展的道路。张平安强调,国产数据库在中国市场的场景中历练,同时也要走向全球市场。面向新时代,分布式云上的数据库一定是一个更新的、更优的选择。中国的软件开发商应立足中国、面向全球,在海外做好应用,服务全球企业、政府的数字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