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缪琦
[ 在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看来,研究产业链、供应链变迁背景下中国地位的变化,数据应用口径很关键。最近备受关注的两个关键数据,一个是国家外汇局上半年国际收支,显示上半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负债增幅降至49亿美元,同比去年缩小了87%;一个是商务部实际利用外资规模,显示二季度实际利用外资还有627亿美元的规模,同比上升58%。 ]
[ 今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引资增长7.9%,占比提升3.9个百分点达到39.4%。 ]
“我们并没有把中国作为廉价的生产基地,这从来不是我们的战略,我们非但不会转移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反而会考虑把更多的生产、研发放在中国。”
近日,光学巨头蔡司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福斯特(Maximilian Foerst)宣布,蔡司中国入驻上海浦东新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即将打造更强大的科研和人才孵化平台。关于在华战略调整,福斯特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给出上述答案。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原本集中在中国的制造业布局发生了变化,中国吸引外资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然而,仍然有大量外资用行动持续加码在华布局。
持续加码动因
福斯特提出,他们更关注如何扩大在中国的业务,这是为什么蔡司中国去年底在苏州打造“凤栖”基地、新建工厂——蔡司中国于去年10月18日在苏州启动的“凤栖”工程建设,这不仅仅是制造基地,还带有产品研发的使命,预计超过半数在这里生产的产品将面向全球。
疫情叠加地缘政治等因素,出于供应链安全的考虑,外资过去“在中国、卖全球”的趋势正在减弱,更多变成了“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升级趋势。
福斯特告诉第一财经,蔡司中国在生产足迹和供应链中,也越来越多地考虑并且加码本地化布局,“我们正在考虑加快在中国的扩张”。
福斯特表示,蔡司中国需要在中国实现更大的本地化,他们拥有一个相当广泛的产品本地化计划。面对全球投资环境的变化,蔡司中国不仅仅会把更多生产和组装放在中国,而且也会持续扩大在中国的供应链,“目前不在中国生产的产品今后将在中国生产”。
扩大在中国的供应链,包括本土化的生产和研发,而人才发展是推动本土科研平台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基地入驻企业,蔡司中国可依托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招收全职研发型及在站研发型博士后科研人员。
不只蔡司,科思创、卡赫、杜邦等跨国企业也在这两个月纷纷落地项目。其中,科思创在上海一体化基地投资的水性聚氨酯分散体(PUD)和弹性体两座新工厂接连在8月竣工投产。
科思创中国区总裁雷焕丽在8月的一场投产仪式上告诉第一财经,全球环境复杂,不管是哪个市场,包括中国在内都面临非常大的下行压力。即便如此,中国仍然是巨大的国际市场,而且这里的产业链相当齐全,尽管经济复苏没有预期那么好,但还是在恢复。“对我们企业来说,没有哪个市场比中国更值得投资”。
挑战不可避免
2021年起,中国已成为蔡司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也是最具创新活力、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不过,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挑战是不可避免的。
“挑战在于两个方面,而且它们显然是相互关联的。”福斯特坦言,首先在后疫情时期,消费复苏乏力,虽然他们仍然保持正增长,但速度也有所放缓。其次,经济下行也让一些机构和企业的投资变得更加谨慎。
在他看来,这意味着,数量扩张型产品的增长形势很差,因为没有人在扩张。而蔡司中国的设备更注重质量的提高和效率的提升,因此,更多的产品是卖给那些正在提升能力的人,而不是追求规模扩张的人。这让蔡司中国受到的冲击较小,“我们仍然看到公司在努力,他们不再扩张,但他们在努力升级提高竞争力。所以他们仍然需要我们的产品,只是不像以前那么活跃了。消费者也是一样”。
就蔡司中国的增长目标,福斯特表示,本财年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与上一财年相比,预计今年的增长将超过10%。“我们注意到本月的增长有所放缓,但我们仍对下一财年充满信心。我们也期待明年有较好的增长”。
根据科思创发布的财报,今年二季度,全球经济相对疲软,公司在全球的销售规模下降了8%,但整体受益于中国市场以及汽车领域的发展。其中,亚太地区的销售规模逆势增长了5.8%。公司在中国的二季度销售额为7.56亿欧元,仅次于美国的8.13亿欧元。
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FDI)金额同比下降2.7%,为三年来首次下降。在近日举行的第三届“智荟中欧·北京论坛”上,商务部前部长陈德铭表示,应该警觉,不少外国企业在观望、等待,讨论着供应链多元化问题。不过,经济全球化不会终止,只是具体内容与链接将会变化,更多趋向于短链化和多链化。
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Pascal Lamy)也在上述论坛中提出,受市场驱动的去风险影响,供应链重组转化为多元化发展,以减少对单个或若干上游供应商的依赖,也让供应链的区域化趋势更加明显,比如“在中国的企业更加中国化,在美国的更美国化,在欧洲的更欧洲化,甚至在印度的也更印度化”。
在全球经济下行周期,除了全球产业链重构趋势和不同企业在经济方面做出的现实考量,低利率以及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也被视为我国外资增值下降的原因。
高质量吸引外资
在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看来,研究产业链、供应链变迁背景下中国地位的变化,数据应用口径很关键。最近备受关注的两个关键数据,一个是国家外汇局上半年国际收支,显示上半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负债增幅降至49亿美元,同比去年缩小了87%;一个是商务部实际利用外资规模,显示二季度实际利用外资还有627亿美元的规模,同比上升58%。
他认为,应以商务部口径作为主要参考,以国际收支口径作为辅助。而如果按商务部口径,直到2022年,中国不论是FDI(外商直接投资)还是ODI(对外直接投资)的全球流量占比,都和疫情前五年均值相比有所上升,这说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对中国的初期影响不太大,是否会随时间推移逐步显现,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从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持续加强外商投资保护、提高投资运营便利化水平、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方式等六方面提出24项政策措施。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此前告诉第一财经,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于外资是来者不拒,而现在的利用外资更多是利用国际资源更高水平的优化配置,因此也更强调外资质量,从而对我国经济的高水平发展做出贡献。
FDI数据三年来首次下降的同时,官方数据还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引资增长7.9%,占比提升3.9个百分点达到39.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引资增长28.8%。